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晴雨

今天是畢旅前夕
但窗外的天氣相當地令人恐慌
早上出門時雨勢很大
到現在雖然暫緩卻仍舊飄著細雨

其實這段話和我想說的沒什麼關係
只是因為看見明明前幾天放晴
卻在不久後轉雨
瞬間想到某些我曾看過的動漫作品

誠如前某篇說的
我喜歡在作品中看見作者眼中的世界
但同時我也相當欣賞
擁有一段或悲傷或苦痛過去的角色
因為,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世界啊
沒有人能夠永遠活在陽光下
重要的是自己那份想要在光明下行走的渴望

好比,夏目友人帳
我非常喜歡整部作品淡淡的基調
在每一集裡夏目都會遇見一個有所求的妖怪
好的壞的想要回名字的......
即使在不清楚妖怪底細的情況下
夏目仍舊願意無條件地付出自己的溫柔
而這份溫暖來自於他悲傷的過去
以及對於周遭人事物那份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情感

就好像平日裡的散發溫暖的煦陽
總會有隱身於雲層後的陰雨
又或者是長久被包圍在烏雲中的水珠
總有機會在下墜瞬間
反映陽光而綻放為天邊的彩虹

夏目就給我這樣努力幸福的感覺
在片尾,他總是把經歷過的轉為放在心上的感動
---- 未完待續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眠夢

昨天晚上沒有睡好
自己似乎做了個很長很長的夢
卻在醒來後不復記憶
只隱約感覺到那充滿了悲傷
因為臉上佈滿了淚痕

我在夢裏頭究竟看見了什麼?
我能不能夠私心的以為
裏頭有我一直心心念念的那道身影

很多人都說
常常會夢見逝去的親友回來託夢
父後七日的作者也說
她只曾夢見父親生前真實的身影
卻不是老一輩認定的有所託

我想的是,那為什麼他卻不曾回來過?
還是我忘記了他曾經回來過?

就科學層面來說
做夢是由於大腦皮層於人類進入深層睡眠時
仍保持活躍狀態而形成的
所以我們才無法對夢境保有清晰的印象
這樣的理論有點殘忍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沒有看見他回來,是不是表示我的思念不夠深遠
所以在這兩年內都無法看見?
還是他出現的記憶被睡眠給抹消掉
只留給我似曾相識卻無以名狀的淡淡空虛
這種明明曾發生自己卻不記得的感覺
就像有貓爪在心上撓癢
痛苦卻無力

所以,究竟夢境是給予人無法實現的念想
還是另一種產生失落的途徑?


溫暖

對我而言
小說能帶給我的最大樂趣來自於
作者心中或許虛構或許真實的世界觀
透過閱讀,我們看見的並不只有情節安排
更多的是作者對於某些事物的重新詮釋
所以,我尤其喜歡在字裡行間
些微透露出的人生觀與信念

這並不是說我心中自有一套定見
而是在每一部作品裡
或多或少可以給予現實一點依循
我們只是試圖在作者的文字裡
尋找可能存在的
另一種的生活方式與情感

閱讀能給的不外乎就是某種想法
一種我們未曾想過卻意外認同的角度

就像我很喜歡的一本二次延伸創作
裡頭的愛情不見得永遠順利
但我相當喜歡作者對於人物的理解
並賦予他們獨立又堅定的性格
常常,我會因為他們一步步摸索著彼此的定位而心疼
可是更多的是
為他們不吝於付出而相互體貼而生的柔軟
就好像兩個圓一點點地融合
最後變成了仍舊保有個人特質但緊緊相依的大圓

創作不就是讓礙於現實的東西
透過文字呈現出所有我們相信的與希望的一切
至少,我是這樣認為著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舒心

在昨天之前,我只知道
要搭很久很久的公車才能到龍潭
現在,我了解
其實那擁有著獨特的生活氣息
相較於中壢的繁忙擁擠
龍潭顯得更為清新

也許我們都習於繁忙的生活步調了
對於空曠反而有種不合諧感
可是當我們漫步在其中
我卻驚異地發現
其實自己更喜歡在喧囂中的寧靜
尤其是在小巷子裡的安然

好比,粲詒帶我們去的市井巷弄
一間安靜藏身於住宅區內的雅緻咖啡館

其實我覺得
咖啡館販賣的不外乎是種氣氛
很幸運的
我們來到一家兼具氣氛與美味的咖啡館
裡頭的裝潢不刻意造作
就只是讓人願意抱著一本書點一杯咖啡
在那裡待上整個下午的悠閒安適

比起富含現代設計光線明亮的商務咖啡
我更喜歡在佈置上的別具巧思
不一定要是什麼特別的風格
只要能留住時間就行了

喝咖啡,喝的不就是店主眼裡的世界嗎?


傳承


前幾天,由高一主導的第一次社課
我們正式把武青交給另外一群
同我們一樣願意為它付出熱愛的人們

這樣,又怎能不欣慰?

回顧這一年多以來的旅途
我知道,我們走得兢兢業業
因為這是所有人的武青
我們看似單純地不斷往前走
但背後其實有著一條
以無數人的辛勞與期待堆積而成的坦路

所以,我從不認為武青只是下一屆幹部的責任

當初在選幹前
我自問想在這一年中獲得些什麼
最後,我發現自己只是想要
試著走出屬於我們的路
而這條路也註定無法
一帆風順

想要從經驗中獲得成長
就代表著我們勢必要經歷過摩擦
這是所有學長姐們事前的叮嚀
但,沒有人提醒我
在這一切來臨時竟是讓人如此的不知所措
尤其當那和你的認知矛盾時
所有的情緒會瞬間加倍

哪怕我們並肩走在同一條路上
眼前看見的景象也不見得會相同
我們能仰賴的只有
每個人都願意一起攀登上的那個高度
而現在我們正把這組座標
交給了下一隊準備邁向另一座高峰的旅人

請你們,永遠不要放棄對前行的勇氣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遠路

前幾天搭五路公車回家
司機走的不是平時常走的路線
於是有人按了下車鈴
要不是之前剛好有經過那附近
連我都很想按下車

所以我在想,究竟是什麼東西讓我們如此恐慌

大概就是不熟悉感吧
我們雖然總說自己喜歡充滿變化的生活
也願意接受新事物的挑戰
可是這些都是建立在
我們擁有的某些不變的事物上
好比,走了好幾年通往家裡的路

就如同白先勇樹猶如此裡的那棵樹一般
那怕現實中的一切都不復存在
寄託在樹中的情感卻是剎那永恆
我們是不是也把這種歸屬感託付給了某些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一個小圈圈
那並非固定,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一點一點地適應
即便是一棵樹一盞路燈
都是經過我們長久的目光投射後
才能正式被納入那塊圈圈

所以,我們平時說的熟悉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帶有情感投射的影子
不一定要在那裏發生些印象深刻的事
而是對於它們有種本來就該在那的感覺

我忘記是在哪裡看到的
有人說,所有的記憶都要有個歸屬才能算是記憶
所以在不知不覺間戀物成癖
那我們再走回家時是不是也是這樣呢?
把所有曾經的時光都交給了家附近的景物
每當我們經過一次,都留下某些東西繼續向前
那是種不自覺的依賴與習慣

我們一直以來所恐慌的
不就是在陌生街頭上
遍尋不著曾經如此熟悉的情感嗎?